浙传首页 | 联系我们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科科研  学生天地  招生就业  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建党百年 风华正茂|(二)河北唐山:浴火重生潘家峪
2021-04-01 22:22 杨欣迪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一、本期党史宣讲人


  罗宁,中共预备党员,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分团委副书记,18双播3班学习委员,河北唐山人。


二、推荐主题及推荐理由

推荐主题:浴火重生潘家峪



推荐理由:

潘家峪惨案,是抗战时期华北遭到日军"三光作战"制造的典型惨案之一。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争,激怒了日本侵略者。面对潘家峪这座打不垮、攻不进的抗日堡垒,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欲除之而后快,甚至丧心病狂地要把潘家峪人民斩尽杀绝。但潘家峪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拿起武器,继续斗争。潘家峪是冀东抗日根据地之一,它用自己的历史昭告世人: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三、红色历史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潘家峪村,这是一个坐落在燕山怀抱中的美丽村庄,松青柏翠,梯田环绕,果木成林;这也曾是英雄的抗日堡垒村、冀东抗日根据地之一。当年,我方主要机关、兵工厂等十几个单位先后在此设立。潘家峪村村民的抗日激情,令凶残日军恼羞成怒。


  1941年1月25日,腊月廿八,除夕的前一天。当天清晨,正当潘家峪村村民们沉浸过年的喜悦时,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调集冀东十几个县的3000多名日军和2000多名伪军包围了村庄。他们先是挨家挨户将村民们赶到位于村中心的西大坑里,见场地开阔,暴徒们又改变主意,把村民赶到离西大坑仅50米远的地主家——潘家大院里。大院里到处铺满松枝柴草、浇了煤油,有村民说,这是要烧死咱们啊。有人不信以为我们只是庄稼人,烧我们干啥!然而,惨烈的屠杀瞬间开始了。

  据解放后被捕的丰润伪县长凌亮丞交待,在日军开火前,他曾奉日本顾问的命令,对大院的群众喊话:“今日的事,是因为你们一贯与日本人为仇而惹出来的,这是自作自受,怪不得我的!”话音未落,日军们站在3米多高的院墙上、院周围平房上,扣动了扳机,扔出了手榴弹。


顿时,潘家大院成为一片火海。枪声、爆炸声、惨叫声、噼啪作响的火烧松枝声响彻天空。在这场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中,共有1230名同胞在持续5个小时的屠杀中遇难,96人重伤,1235间房屋被烧毁,拥有1700余口人的村庄,一朝只剩下400余人。在这之后,周边20多个村庄的乡亲们赶来帮忙收拾残缺不全、难以辨认的尸体,整整忙活了3天,才在村南集中埋进了四座大坟。


收拾完惨局后,幸存下来的青壮年自发组成了“潘家峪复仇团”,最后击毙了惨案的制造者——日军头目佐佐木二郎。

历史不能忘记!为了缅怀死难同胞,教育后代,自1952年起,地方政府和潘家峪村民先后重修了遇难同胞的四座坟墓,树立了四块墓碑,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修建了一座祠堂和一座纪念馆,并对西大坑、潘家大院等遗址进行修复和有效保护,“警钟长鸣,勿忘国耻”“牢记血泪仇,不忘民族恨”等字样刷在潘家大院斑驳的墙上,显得格外醒目。


73年转瞬即逝。如今,留在潘家大院院墙上的弹痕还清晰可辨,潘家峪村却早已在一片焦土上脱胎换骨,涅槃重生。如今,这个又繁衍了近1500人的富庶村庄,赢得了“葡萄架下的村庄”“庭院葡萄华夏第一村” “燕山脚下小吐鲁番”等美誉。



四、思考与感想

  如果没有记录,倘若选择遗忘,即使留下陈迹,也很难唤起参观者情感的共鸣。因此记录是一种警醒,记录是一种力量!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小小的山村,记住历史上那惨痛的一天,记住那些死去的无辜村民,记住侵略者给我们民族带来的创痛与耻辱,记住先烈们为了今天的幸福曾经怎样去战斗,继而继承先烈遗志,创造更为和平、美好的明天。


  “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生逢其时,更应握紧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平台、新机会去一展抱负,奉献祖国。作为国传学子的我们,应不断丰富、磨练自身专业能力,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奏响前进的乐章。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 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