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翻译史研究高层论坛”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拉开帷幕。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台湾中研院、香港理工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日本关西大学、日本成城大学等国内外6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并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精彩报告。
本次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论坛以“跨学科视野”为主旨,着重探讨翻译与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科技典籍翻译史、重写翻译史与外语学科建设、翻译史研究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建构等翻译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旨在推动翻译史和中外科技及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9月21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郭世荣教授主持,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张旭会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刘九万副校长分别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论坛历时两天,共进行两场大会报告,9月21日上午,台湾辅仁大学杨承淑教授、日本成城大学陈力卫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等7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从“台湾语虎之卷”看教材中的话语监控》、《物理学名词【-力】、【-性】的中日往来》、Michel Boym'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Texts in the 17th Century等主题报告,就翻译史课程建设、译者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科技术语翻译史、翻译思想史研究等各领域的新成果、新思路进行了交流与分享。9月22日下午,广西民族大学张旭教授、四川大学段峰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教授等7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经世致用”与民国时期湖南科技翻译考察》、《微观史与文学自译研究》、《晚清科技翻译史研究的若干进展》等主题报告,就近现代科技及文学两大翻译史研究领域的诸多话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9月21日下午、9月22日上午在4个分会场进行分组报告,共计报告论文79篇,分5个主题进行。其中“翻译史理论”主题分别对翻译史研究方法论与模式、特定时期翻译史研究成果、翻译伦理研究、中国语境下及具备中国特色的翻译现象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学翻译史”主题从经文、文学作品等入手,结合翻译理论,探讨文化及文学现象、译者行为、翻译节奏等各类话题。“汉籍外译史”主题分别对安乐哲中国典籍、《三国演义》、《原野》、《妙法莲华经》、《诗经》、《论语》、《全唐文》等经典汉籍作品的外译史进行了研究。“科技翻译史”主题对医学典籍译介、科技术语翻译、传教士与科技翻译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交流与分享。“译者研究”主题主要探讨了潘光旦、严复、林则徐、石声汉、张友松的翻译实践及翻译思想。此外,综合组的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林语堂研究的历史与展望》、《重写中国翻译史,商务翻译不能再付阙如》、《翻译的跨界与跨界的译者——从生物学家周太玄的法汉翻译说起》等主题报告。
我院邵有学教授以现代的视角解读了唐玄奘“五不翻 ”之一“秘密故不翻”,认为“秘密故”其实就是咒语、咒术,密咒。从语言的神秘性及其反作用入手,得出了音译其实是“佛经翻译最高境界”的结论。报告引起热议,一些专家学者包括台湾、香港等地的教授学者,纷纷拿起手机拍照PPT,并有多人提问。有问:你懂咒语吗? 你如何翻电影《哪吒》中的“急急如律令”?如何翻译中国特色词?等等。会后还有老师一起探讨这个咒语翻译的问题。
9月22日下午的闭幕式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学宁主持。四川大学段峰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会议体现了跨学科特征,报告内容题材广泛,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踊跃参与,体现了翻译史研究领域思想与观念的碰撞。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尹明教授代表下届全国翻译史研究高层论坛承办方发言,向各位专家学者发出诚挚邀请。最后,张旭会长宣布大会顺利闭幕。
本次会议体现了翻译史研究的跨学科性质,参会报告涉及学科史、翻译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有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呈现跨学科和超学科范式,不仅为翻译史研究领域献上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也促进了与会专家学者对彼此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推动了中国翻译史学术研究的深化。
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我院邵有学教授作为21个理事之一参加会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