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时光:在热爱中绽放光芒
“我的探索欲比较旺盛,喜欢挑战不同的事物”。冯鹤汀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从南方日报实习记者,到哔哩哔哩UP主助理,再到中国蓝浙传融媒体中心的编导,以及数贸会的讲解志愿者,每一段经历都让她开阔视野,赋予了她昂扬向上的自信和力量。

冯鹤汀提到,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四次工业革命产业加速器和家乡学校英语教师的两段实习经历,是她成功申请学校的关键因素。“在联合国实习,我接触到了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而在家乡学校实习时,看到学生们因为我参与开发的课程而有所收获,那种满足感真的难以形容。”
除了各种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她也没落下。在大学期间,冯鹤汀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期刊上各发表了一篇论文。这两篇论文的发表,不仅锻炼了她的学术能力,也为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和朋友目前也在运营着一档播客节目《试试说新语》。”在这个小小的平台上,她们通过评说书籍、音乐、影视等文艺作品来探讨身边议题,以20岁普通人的视角去探索世界,传递一些温和而有力量的声音。
二、留学申请:勇敢追寻更大的世界
冯鹤汀用努力和热爱浇灌出的种子,在世界遍地开出了绚烂的花。伦敦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香港大学、悉尼大学、爱丁堡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墨尔本大学等10所QS世界排名前50名的学校,纷纷向她递出了橄榄枝。

“我觉得考研的模式不太适合我,从小我就向往着去国外看看,去感受不同的教育和文化。”在很多同学还在纠结是考研还是就业的时候,冯鹤汀早早地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出国留学。
“我觉得考研的模式不太适合我,从小我就向往着去国外看看,去感受不同的教育和文化。”大一那年,和两个在国外读书的朋友交谈,她看见世界可以被延展出万千可能,“我突然觉得世界好大,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生活。”这次交谈使她更加坚定出国留学的想法。后来,她抓住机会去英国交换了一学期。“在英国的日子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感受到了不同教育方式的魅力,也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一天24个小时其实蛮长的,你要告诉自己耐心一点。”冯鹤汀申请了16个专业,遍布澳洲、英国、中国香港和美国等地。申请的过程并不轻松,每个学校和专业都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准备文书、递交材料,有些还需要面试。那段时间冯鹤汀的压力很大,但她并没有被压力打倒,而是在梳理清楚要完成的事情后,耐心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向目标靠近。虽然找了机构,但她自己还是全程跟进。最心仪的几个学校的申请文书,都是她自己认真做完调研之后,像写论文一样撰写的。“因为我知道,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也没有人会比我更对自己负责。”
“我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仔细研究了他们专业的课程设置,发现这个专业的communication更偏科技类,和我理解的传媒不太一样。”在冯鹤汀看来,哥伦比亚大学的申请文书是最与众不同的,她没有像往常那样罗列经历,而是讲了一个故事,进而引出她在实习学校参与课程设计时遇到的问题——如何平衡学生隐私权和心理健康数据监测的准确性,这个问题刚好也是哥大申请专业的研究方向之一。
最终,冯鹤汀也将选择锁定在了哥伦比亚大学的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专业。“我真的太喜欢哥伦比亚大学了,这个专业也很符合我的兴趣。它涉及教育科技。我特别想学习一些实用的学术方法,像调研、定量定性分析,还有社会调查的方法。”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冯鹤汀现在已经开始上网课学习统计学。
三、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备考雅思的时候,冯鹤汀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听力不用专门去背单词,做题的时候把不会的都记下来,弄懂一道题,其实就能掌握很多知识。”她认为,学习时间不用刻意去平衡,重要的是破除心底对“任务繁多”的抵触恐惧,去静下心来,专注于眼前学习的内容。

关于留学申请,“首先提升背景,写明自己为什么想来这个学校,第二要明白这个专业主攻的是什么,最后可以找一些对这个专业感悟更深的在校生帮忙修改。”这是冯鹤汀在申请过程中总结出的小心得。
“我特别想强调的一个点,就是不同。”回顾自己的大学时光和留学申请经历,冯鹤汀谈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展方向也不一样,不要盲目跟风,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可能现在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一定要去思考,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