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素色连衣裙,高挑的身材,素颜的她少了一丝主持时的严肃,多了一些亲和力。从业六年,李曈曈褪去青涩,以一名央视名人的身份,回到了母校。李曈曈是我校国际文化传播学院06届校友。从浙传毕业后,她前往英国考文垂大学深造,并于2009年考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部。先后负责《朝闻天下》、《共同关注》等节目的国际新闻稿件编译撰写, 2011-2014年参与、制作并主持《环球记者连线》栏目,2014至今担任CCTV军事频道《防务新观察》主持人、CCTV13新闻频道《环球视线》策划和编导。此外她还担任了多项国际重大事件和活动的特别报道主持人。见证了我校专升本的蜕变,李曈曈是我校发展新时期的先锋人物。9月3日晚,李曈曈更新了一条微博,宣告阅兵项目的结束。这是她近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今年93阅兵来临之际,李曈曈来到唐山的空军基地,报道军营特别节目。整整四十天,她在三十八、九度的高温下,每天暴晒七、八个小时,和士兵同吃住,除了吃饭,其他时候都不能坐下休息,每到睡前都觉得没劲喊累。她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着低烧,带着咳嗽,自己准备采访内容,现场了解军用装备,现场构思,还要继续演播室原有节目的录制。四十天下来,她暴瘦十斤。但在93阅兵的当天,她在军营里的照片在网上点击量过百万,网络的力量让她也火了一把。此外,李曈曈近期还专访了格鲁吉亚总统。 “CCTV富士康”的日子李曈曈2009年考入央视。备考和等结果的那一段经历,至今都是她始终无法抹去的记忆。“三个报告厅那么大的考场”、“来自各大名校”的竞争对手、“一轮又一轮”的筛选,经历层层选拔,她进入央视,开始追寻她的主持梦。刚进入央视的李曈曈被分到以“富士康中的富士康”著称的国际新闻部,担任《朝闻天下》的夜班编辑,每天的工作时间为晚上九点到早上九点。在整夜高强度的工作之后,她还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回到住的地方。由于下班的时候正好赶上上班高峰,久而久之,她从“一个优雅的海归女硕士”转变成“拼抢公交车比农民工还快”的女汉子。上了车也常常没有座位,长期整夜不睡的她有一次甚至困到一个刹车栽倒在公交车上。有时候运气好找到空位,她便靠着车窗睡觉,经常睡得东倒西歪,醒来后身上总会发现青一块紫一块。如果一不小心因为睡着坐过了站,她还得再坐回来,所以经常到家都已经中午了。然而休息几个小时之后,她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工作。平日里,李曈曈干着三个人的活,却拿着一个人的工资。期间还曾因为稿件中“的、地、得”三个字没分清,凌晨三四点被叫去办公室,在推开门的瞬间就遭到领导的严厉指责,以致之后对标题、空格、每个字、每个标点都丝毫不敢松懈。这样黑白颠倒的日子,她过了两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两年之后,央视开设了一个需要脱口主持的节目,台长决定在编辑记者队伍中选拔主持人。在一年中,李曈曈又接受了一轮又一轮“任何人的一句话都会改变命运”的面试。但就是怀揣着自己最初的梦想,加之永远做着比别人更充分的准备,她终于站上了主播台。言语的攻击一度让她接近崩溃的边缘。节目刚开播三个月,直播开始前十分钟,她在走廊遭到制片人一系列的负面评价。为了不影响直播,她只能不停深呼吸,把眼泪咽下去,最后顺利完成节目的直播。“能调节自己心情的是自己”,所以她每次在放声大哭过之后依然选择面带微笑地回到工作岗位上,用百分百的热情去完成每一项任务。 “学霸”的求学之路再次来到浙传,李曈曈坦言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不仅是时光流逝的痕迹,学校也让她想起自己求学经历。李曈曈认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大学期间应该打好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积累。大学时期,她始终遵循着“寝室-教室”或“宿舍-图书馆”的路线,并跟专业有关的社会活动,每次成绩都是班里第一。但她却因此被班中同学孤立起来。床铺上的脚印、被踢坏的寝室门让她委屈无助。但班主任王恒老师始终给予她支持和鼓励,让她得以继续坚持自己的奋斗之路,期间她也开始学习人际交往的本领,学习“如何温柔地跟这个世界相处”,甚至看遍了学校图书馆所有的心理类书籍。最终,她以自己的实力和品德,重新获得了同学间的尊重和喜爱。
此外,李曈曈还对自己大学时期的学习经验做了更多详尽的介绍。她认为,年轻人应该勇于尝试,不要认为自己走的是冤枉路。因为不去尝试就不会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同时也能为自己累积经验。之后她谈到应该多读书,把自己当观众、当听众。可能刚进入大学,我们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博学多才,能歌善舞,会感到自卑,其实当我们意识到空洞的时候,就是进步的起点。所以我们要多读书,改变自己看世界、看社会的角度和观点。学英语也同样如此,不能一味追求发音是否标准好听,更要做到用词的准确和用词的深度。同时,李曈曈以一个专业新闻人的身份,提出了一些对媒体人基本素养的思考。比如她从著名主持人康辉身上学到的,主持人也是演员,她提出”自信地说话,适当地表演”,在做到字正腔圆的同时更要关注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为大家在专业素养的加强上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最后,她认为一个主持人应当时时提醒自己是新闻环节的一部分,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专业团队的支撑,所以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文/严一芯 徐若景 杨晨歆 图/谭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