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听翻译”专业简介
技术加速发展驱动数字化和视频化国际传播不断加深,对视听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视听翻译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翻译、网络翻译、无障碍传播、游戏和软件本地化等。视听翻译是将多模式与多媒体文本,如语言、影像、配乐、音效、颜色等多种符号资源组成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或文化的翻译。视听翻译主要包含:
• 字幕翻译(subtitling)
• 译配解说(voice-over)
• 配音翻译(dubbing)
• 无障碍传播(accessibility)
• 视频游戏(video game)
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及解决影视翻译、新闻编译、数字故事传播等各种视听文本翻译所需要的双语转换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熟悉外国思维方式,深刻理解翻译在跨文化传播和数字文化所起的催化作用和战略意义,成为“外语+媒体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能适应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需要,能在传播中国文化中运用外语和媒体传播技术,增强中国各类视听作品的对外输出,以多模态矩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可爱、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
二、招生对象
面向浙江传媒学院非英语专业全日制大一下学期学生招生,大二开始课程学习。欢迎学有余力,热爱翻译事业,对从事视听翻译工作,传播中国故事有浓厚兴趣和强烈意愿的同学选修本专业。提出修读申请的学生应满足以下条件要求:(1)应在主修专业修读年限内,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2)主修专业必修课程全部合格,前一学期各课成绩的平均学分绩点一般应不少于2.5。(3)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其他修读资格标准另行制订。
三、课程设置
开设7门课程,总14学分,包含理论课程:地域文化遗产传播、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理论+实践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政府与公众事务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视听翻译、英语配音与解说、中国故事报道与传播、英语新闻编译
开课时间:第三、四、五、六学期。(注:可视现实条件调整。)
四、结业
1、学生完成《视听翻译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颁发浙江传媒学院视听翻译微专业证书。
2、学生完成《视听翻译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未修满专业规定学分,但满10学分(含10学分)及以上者,可获得浙江传媒学院视听翻译微专业课程学习证书。
五、招生程序
包括宣讲、学生自主报名、录取结果公示等环节,由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负责具体安排。
1、宣讲、报名(2024年4月18日-4月25日)
面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视听翻译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接受学生咨询(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0571-86832167)。
学生填写报名表(附件1),邀请一位专业教师、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推荐,将电子版以“姓名+视听翻译报名表”重命名后提交至指定邮箱gcjxb123@163.com,请写明邮件主题“姓名+视听翻译”,4月25日晚12点截止。
2、笔试
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组织学生进行笔试。时间预计为5月中旬。
3、结果公示
入选名单将在学校内网公示,公示结束后如无异议,办理相关入班手续。满20人开班,钱塘校区、桐乡校区各开一个班。
六、其他
选修本微专业的学生修读过视听翻译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并成绩合格,可以冲抵本微专业修习学分。
七、报名表
(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