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开展“实见”讲坛系列讲座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秉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干拼搏、推崇远见和创见的精神,推出“实见”讲坛系列讲座。“实见”讲坛陆续邀请学界与业界的校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学术科研、课堂教学的经验积累和真知卓见。12月份,“实见”讲坛开展了8场讲座,涵盖国际传播、教学、科研、创作等领域,为师生带来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盛宴。
(一)钱毓芳:中国特色表述的英译及其国际传播。12月4日下午,第二教学楼南108教室开展了一场聚焦“中国特色表述的英译及其国际传播”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主办,特邀浙江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毓芳作为主讲嘉宾,我院副院长倪琦珺主持讲座。钱毓芳教授为中国特色表述的翻译提出数点建议,她认为,未来的翻译实践应更加关注语言的适应性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以提升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覆盖更多中国特色表述,扩大样本量,以提升政治文献的国际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倪琦珺副院长鼓励我院学子努力提升自身英译能力和文化素养,掌握中国特色表述的英译方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和树立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贡献国传力量。
(二)田方:赛教相长 守正创新 赋能成长——教学创新大赛内涵与实践。12月6日下午,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在第二实验楼608教室召开主题为“赛教相长 守正创新 赋能成长——教学创新大赛内涵与实践”的讲座。戴运财院长首先强调了教学与科研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当今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大背景下,学院肩负的使命愈发重大,而教学与科研创新正是培养优秀国际文化传播人才,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田方老师向在座的各位同仁具体地介绍了三大比赛“教学十佳”“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赛制、内容、评比标准等,并结合个人经历和实际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与经验。倪琦珺副院长鼓励各位教师放眼时代、抓住契机,提高个人教学素养,深入挖掘自身教学的创新潜能,提升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学大赛,用创新理念和先进实践为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助力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育人工作蓬勃发展!
(三)沈华清:AIGC 带来的变革和可能性。12月10日下午,国际文化传播学院邀请沈华清副教授,于第二教学楼102教室举办了主题为“AIGC带来的变革和可能性”的前沿讲座。本讲座主要分享人工智能时代的带来的观念变革、教育变革以及带来的对设计和艺术创意创作方式的变化,以及可能引发的教学上的变革。
(四)邵红松:开启英语新闻朗读之门。12月12日下午,为了激发同学们对英语新闻朗读的浓厚兴趣与奠定专业学习的基础,国际文化传播学院邀请邵红松教授在二教108教室为同学们们带来一场以“英语新闻朗读”为主题的全英文讲座。邵红松教授以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还亲自示范新闻朗读准备流程,涵盖新闻筛选、生词校对、稿件标记及问题剖析。本次讲座为国际文化传播学院的同学们开启了英语新闻朗读的专业大门,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在该领域的持续进步筑牢根基,期待国传学子在未来英语新闻朗读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五)孙勇:好论文的写作标准与一般性论文的典型问题。12月13日下午,国际文化传播学院邀请到河南日报主办的期刊《新闻爱好者》(CSSCI扩展版)副主编孙勇,在第二实验楼407教室开展了一场题为“好论文的写作标准与一般性论文的典型问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要围绕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法则等多个方面展开,旨在提高我院师生的学术思想水平以及开拓其学术研究视野。孙勇副主编对于如何生产高质量的学术文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指导,为我院教师汲取学术写作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学术写作能力,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贯彻落实“放眼世界文明、引领学术潮流”的美好愿景指明了方向。
(六) 江和平:解放思想 创新做好新时代的国际传播。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国际传播已成为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12月17日,我院举办了主题为“解放思想,创新做好新时代的国际传播”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江和平作为主讲嘉宾,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本次讲座不仅让我院学子对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该领域的浓厚兴趣。通过与业内专家的面对面交流,同学们不仅拓展了学习视野,还提升了自身的传媒素养。期待国传学子们能在未来的求学道路上茁壮成长,培养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全球传播的新趋势与新技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
(七)王军: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的途径、原则和策略。为帮助教师深入了解高水平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流程与要求,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国际文化传播学院于12月19日下午举办了“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的途径、原则和策略”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戴运财院长主持讲座。王军教授通过分析往年成功申报案例,生动展示了高质量申报书的特点。他指出,优秀的申报书在逻辑性、规范性和细节处理上具有显著优势。他还就教师们普遍关注的申报书结构优化、评审意见应对等问题,分享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柳超健副院长对王军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讲座内容详实、指导性强,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申报经验,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信心与能力。
(八)管平潮:网络文学写作漫谈及应对AIGC挑战。每个少年的心里,都会有一场关于江湖的梦,12月24日下午,《仙剑奇侠传》《九州牧云录》《仙风剑雨录》作者“管大”管平潮来到浙传,为师生带来一场网文写作的诚意分享。管平潮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本网文从“灵感迸发-资料收集-细化思路”的宏观筹备、“世界观及主线架构”的模块化设计到“确定关键点及大纲”的创作脉络,最后到动笔完结的创作过程。他分享了运用AI技术创作的经验,鼓励同学们充分发挥真人的独特优势,在创作中注入更多的人性温度与深度。作为文学创作者,管平潮深感责任在肩,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小说创作中,也希望同学们努力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用自己的热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